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给村庄带来巨变 武汉作家在木兰花乡 感悟“三乡工程”开花结果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3-11-11 15:11:08

  

  11月8日,2023武汉文学季“山乡巨变文学攀登”活动单元——武汉市第21届长篇小说笔会在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木兰花乡启动。当天下午,参加此次笔会的作家们实地探访姚家集街道杜堂村新面貌,深入了解杜堂村从土壤贫瘠、荒凉冷清的空心村,通过系列举措成为湖北“三乡工程”样板。

  

  作家们实地探访木兰文化博物馆

  作家们先后在木兰文化博物馆、木兰不夜城等地采风。在木兰文化博物馆,与木兰相关的诗篇、传记、瓷器、木雕、年画、唱片、剧本、邮币卡标、绣品等藏品陆续映入作家们的眼帘,其中不乏美国、法国、日本等海外藏品。讲解员陈冬梅介绍道,木兰文化博物馆分为诗歌小说传记类、戏剧影视剧类、邮币卡标杂项类、木兰传说与中外文化交流类等展厅。这些藏品展示“木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弘扬木兰“忠孝勇节”的文化内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作家们走在木兰不夜城内的青石板路上,感受着西域风格“西市里”和古色古香的“东市里”。木兰花乡所在的位置就是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董事长葛天才向作家介绍“杜堂模式”。葛天才回忆,从2010年他回到家乡,将1300亩地全部种上苗木,到参加美丽乡村的建设,提档升级房屋、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并持续推出木兰不夜城等重点项目,让木兰花乡“火出圈”,直接带动周边5个村的发展。“将老百姓的房屋进行集中管理是一步好棋,为后来的民宿开发、木兰不夜城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行走在杜堂村的如画风光中,儿童文学作家伍剑回忆起40年前第一次到黄陂木兰山旅游的场景。他后来又多次来到黄陂,每一次都感受到新的变化。他曾创作童书《泥娃》,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陂泥塑”传承与创新的故事。伍剑说:“《泥娃》中写了很多黄陂的事,但那是数十年前见到的景象。这次参加笔会,希望我的笔下有新的黄陂、新的巨变,让更多的人知道黄陂。”

  “从第一次来杜堂村看到的面积很大的花海,到如今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木兰花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注入。”黄陂区文联主席任茂华感触颇深,她说,“没有灵魂、没有产生心灵碰撞的乡村发展不能长久。木兰花乡通过引进木兰文化博物馆,凝聚一批木兰文化学者和非遗专家,建设木兰不夜城,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成果斐然。”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311/t20231109_22980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