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一、二类麦田多处于起身末期-拔节初期,播种较晚的三类麦田处于起身期,正是穗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切实抓好关键措施落实。3月下旬至4月下旬要重点加强对小麦起身、拔节至孕穗、抽穗、扬花期的田间管理,确保打好丰产基础。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肥水运筹
1.起身期肥水管理
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二、三类麦田,以及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均应在起身期追肥浇水。二类麦田亩施尿素14~16公斤或配方肥(30-5-5或相近配方)15~18公斤,促进分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三类麦田每亩施尿素10~12公斤或配方肥(30-5-5或相近配方)12~14公斤,并增加叶面施肥次数,促进植株早发快长。
2.拔节期肥水管理
产量水平一般的一类麦田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亩施尿素14~16公斤或配方肥(30-5-5或相近配方)15~18公斤;产量水平较高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地块,亩施尿素16~18公斤或配方肥(30-5-5或相近配方)18~20公斤。返青期已经进行肥水管理的三类麦田,拔节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浇水,亩施尿素4~6公斤。
二、科学绿色防控,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1.病虫害防治
起身至拔节期仍然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防治适期。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可选用丙环唑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水喷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戊唑醇或氟唑菌酰羟胺喷淋小麦茎基部。
防治条锈病,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赤霉病,要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隔5~7天再喷药1次。可用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或多菌灵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吡唑醚菌酯或丙环唑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麦蚜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氟啶虫胺腈,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要抓住抽穗扬花初期,大力推广“一喷早三防”技术,达到“一次喷药,防病、防虫、防早衰”效果,同时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穗期病虫害,确保科学安全用药,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杂草防治
返青至今没有进行禾本科杂草防治的,不要再进行化学防除,否则易产生药害。双子叶杂草仍可在3月底(拔节前)前进行防治。喷药时仍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开寒潮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使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单剂或混剂。
并注意:除草剂应单独使用,不要和病虫害防治药剂混施。药剂施用对水量要达到每亩地30公斤,以便均匀喷施,防止发生药害。所有药剂均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剂量和施用方法进行喷施,不要重喷漏喷,保证用药效果。
三、科学预防“倒春寒”危害
小麦拔节前后发生“倒春寒”冻害或冷害,将导致小麦结实粒数减少,影响产量。在降温前及时浇水,可以提高小麦植株下部气温,防御或减轻“倒春寒”冻害。还可在低温寒流来临前喷施芸苔素内酯和氨基酸叶面肥,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减轻倒春寒的影响。一旦发生冻害,要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时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蘖迅速生长和潜伏蘖早发快长,减轻亩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幅度。
原文链接:http://nyncj.liaocheng.gov.cn/xwzx_12480/nysc/202203/t20220323_38828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