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秀区林下经济(竹药)种植示范基地的种植现场,成片甜龙笋在晨雾中舒展新叶,沾着霜露的笋尖透着勃勃生机,在基地劳作的村民陆石雄指尖轻触嫩笋,目光专注地检查笋尖生长情况。“以前还要外出务工,现在可以在基地务工还有分红,一年多赚8000多,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擦去额角薄汗说到——这一场景,正是万秀区乡村振兴过程中生动的写照。
2025年以来,万秀区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用精准施策织密民生网,靠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力,凭创新模式破解共富题,让乡村大地处处涌动着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守牢底线:民生兜底暖人心
“孩子上学不花钱,看病能报销,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夏郢镇里秀村村民余日辉坐在房里,指着墙上贴着的政策明白纸感慨。这样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源于万秀区构建的“精准监测、分类施策”帮扶体系,通过梳理完善帮扶政策,并录入广西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推荐,为精准帮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开展政策“明白纸”宣传专项行动,不仅在31个点位张贴宣传海报,还精心印制2万份“明白纸”,并发放至每户农户手中,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在培训工作方面,举办2025年万秀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暨驻村工作队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对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政策等内容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能力。
政策落地有声,民生保障无虞。教育领域,“双线四包”责任实现脱贫户适龄儿童零失学辍学,春季学期70.68万元资助金精准发放;医疗方面,31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脱贫人口参保率达99.72%,159名大病患者尽数得到救治;住房与饮水安全同步推进,5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204万元供水工程养护资金让水质达标率升至93.74%。就业帮扶更见实效,1392名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超额完成目标,188个公益性岗位、6家就业帮扶车间托起152人“家门口的生计”。
激活动能:一镇一特兴产业
城东镇河口都市农场蓝莓种植基地里,一株株蓝莓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广西创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健锋指着棚内整齐排列的蓝莓幼苗介绍:“我们采用生态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虽然蓝莓还没开始成熟,但这些幼苗长势喜人,预计春季迎来首次丰收。”大棚里,工作人员正细心地给幼苗浇水,“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还能看着孩子上学放学。”
“产业兴则乡村兴”,万秀区立足各镇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一镇一特色”产业格局。龙湖镇投入160万元建成甜龙笋展销仓储总部与724亩种植基地,仅旺步村便带动50余户村民就业,村集体年获收益137.1万元;夏郢镇“万秀六堡茶牛”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乐一牛产业园年供肉牛超5万头,2023-2024年带动农户增收超700万元,竹坡生猪养殖场更以“村集体合作+托管代养”模式让6个村稳定分红。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活水”。2025年万秀区获各级衔接资金3238万元,其中1918万元注入甜龙笋、蓝莓等产业,每项产业均落实3项以上联农带农措施,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模式:三股联营促共富
“同学们,这是有机蔬菜基地,大家试试松土浇水,感受农耕乐趣。”万秀区城东镇河口都市农场里,农场工作人员正带领学生体验农事。作为“产业融合+三股联营”模式标杆,农场整合地理与文化资源,通过研学团建、品牌培育带动7279人受益,其中244名脱贫人口,65户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0%。
“我们把集体资源折股、政府资金配股、农户自愿入股,让村民从‘旁观者’变‘股东’。”万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覃镇德介绍,该模式已在3个镇复制推广,针对高旺村新引种的甜龙笋基地,还创新“管护务工+未来分红”机制,村民参与竹苗养护可获得务工收入,待投产后,还能享受分红收益,预计盛产期农户户均年增收可达8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思良江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进乐一牛产业园三期、竹坡生猪养殖基地扩建等项目,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覃镇德的话语掷地有声。万秀区正以产业发展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持续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