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龙圩区|探索智慧农业重塑“桂东粮仓”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5-10-17 02:35:29

  

  在梧州市龙圩区,253平方公里的沃土沿“上下小河”水系铺展。晨雾中,土壤传感器将墒情数据实时传回智慧中心;车间里,AI静电吸附设备高速筛除茶叶杂质;乡道间,装载芯片的垃圾收运车按指令驶向407个地埋桶。这片曾以双季稻闻名的“桂东粮仓”,正经历一场由数字化驱动的农业变革。

  小流域孕育特色产业集群

  

  ↑“念念目望”稻渔基地

  

  

  ↑米业公司工厂化育秧中心智能浇灌系统

  面对“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丘陵地貌,龙圩区放弃平原规模化路径,依托“上下小河”水系,串联富硒水稻、设施果蔬、畜牧、渔业、六堡茶与现代种业六大特色产业。“现代种业每亩投入超万元,是传统水稻的20倍,但掌握核心种源后利润空间可观。”龙圩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邹方波介绍,2024年城区推广“野香优莉丝”等优质稻种13.2万亩,智能控温系统将育苗周期缩短40%,推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20年18.74亿元增至2024年26.73亿元,设施农业面积三年扩张2.1倍达8400亩。

  

  

  ↑龙圩区农业产业化智慧服务中心

  支撑产业升级的龙圩区农业产业化智慧服务中心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智慧农业远程监控、智慧选址、农村污水智能运维、智慧环卫等八大系统。其中,智慧选址平台通过打通自然资源、环保等7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农业用地智能筛选功能。企业可依据自身需求,在系统内框选目标地块,系统通过数据综合计算与处理,自动避开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区等限制区域。大坡镇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借助该系统,从选址到投产仅用98天,较传统流程压缩54%。近三年该系统累计推动20个农业项目高效落地,引资总额达50亿元。

  轻量化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智慧服务中心污水智能巡维系统

  在大坡镇,78座箱体式污水处理站星罗棋布。技术员点开手机App,古元村3号站的曝气强度随即调低。污水处理站运用高效节能的“两微”处理工艺,每座处理站的建设成本约为40万元,同时结合太阳能光伏板供电,每日耗电量不足3度。借助远程集控技术,1名技术员能够对全镇站点进行运维管理,年度运维成本可控制在8000元以内。

  在垃圾治理端,407个地埋式垃圾桶构成辖区感知网络。当垃圾容量触发满载预警时,传感器自动报警,智慧环卫平台动态生成最优路径。垃圾收集车与吊装运输车协同作业,依托算法优化收运路线,日均行驶里程从210公里压缩至172公里,年节省燃油费9.7万元。

  

  

  ↑天誉茶业生产车间

  

  

  ↑温氏胜洲蛋鸡场车间

  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释放显著效益。天誉茶业引入AI静电吸附设备,日处理茶叶杂质2.5吨,较人工挑拣效率提升50倍,人工成本降低超50%。温氏蛋鸡产业园智能化环控系统保障每日30万枚鸡蛋直供香港,2024年供港鲜蛋超1万吨。“念念目望”稻渔基地应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节水体参数,亩产值跃升至1.92万元,配套的观景平台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2024年城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2亿元,较2021年增长470%。

  制度与技术双轮破局

  龙圩区智慧农业纵深推进面临三重压力:智能设备高投入门槛、34%复合型人才缺口率、30%平原适用技术因丘陵地形难落地。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利牧业公司新利原种猪场

  

  为破解困局,龙圩区以政策创新降低企业投入压力,通过融资支持缓解经营主体成本顾虑。技术端聚焦轻量化适配改造,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应用红外测温仪实现猪群0.1℃体温异常实时预警,B超机监测母猪受孕准确率达99%,32名员工通过智能饲喂系统管理1200头母猪,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管理效能。

  同步推进数据攻坚,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整合自然资源、环保等7部门数据,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智慧选址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快速生成合规地块方案,近三年匹配成功率提升至92%。这一系列举措形成降成本、破瓶颈、补短板的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流贯通传统水脉

  当前,龙圩区正大力推动“上下小河”水系与数据流深度融合。龙圩区委书记吴情操在智慧农业推进会上表示,龙圩区将深耕“人工智能+农业”新场景,激发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2025年重点推进的农业项目中,温氏蛋鸡产业园引进德国蛋品分级设备后产能将提升至每日100吨;六堡茶数智化中心建设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水稻智能种植示范区推广无人插秧机集群作业降低人力依赖。

  在智慧服务中心,新投入的无人机巡查系统已进入实操阶段。工作人员输入15亩连片地块参数后,系统实时传回坡度与日照数据。传感器监测的土壤墒情、AI分析的虫情预警、区块链溯源的茶叶流通过程,共同构成智慧决策基础。

  这片承载桂东粮仓记忆的土地,通过轻量化投入破解地形制约,依托融资支持政策激活经营主体,以融合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丘陵山区智慧农业的系统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wz/t260550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