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豇豆市场需求与效益的不断提升,荔浦市花篢镇辖区农户开始了规模化种植商品豇豆,但商品豇豆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带来了较高的农药残留风险。为此,花篢镇成立了豇豆安全生产工作小组,从豇豆种植整个环节开展跟踪技术服务,主推绿色防控措施。近期自治区、桂林市和荔浦市的农产品监管部门到花篢镇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显示,花篢镇豇豆样本的农药残留数值均为合格,且数值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这样的成效得益于花篢镇的三大举措。
预防为主,源头防治
减少农药的使用根本在于“防”。花篢镇引导种植户转变种植观念,以农业防治优先抓“源头”。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防止病害发生;合理轮作倒茬,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交替种植,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积累;推行高畦栽培,改善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残花及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和栖息地。同时,科学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逆性,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和感病。
精准防治,科学用药
推行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推行杀虫灯、黄板、蓝板等诱杀装置,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使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鳞翅目害虫,使用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源农药防治蚜虫、蓟马、螨类。化学农药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药剂,杜绝盲目用药和严禁使用“违禁农药”。指导种植户要抓住病虫害发生初期、低龄幼虫期或病害刚露头时用药,此时效果最佳,用药量也最省。农药要科学复配和轮换使用,降低和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一户一档,实时监管
花篢镇严格按照豇豆生产监管办法,对辖区0.5亩以上的商品豇豆种植户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建立档案,并实行一对一上门培训宣传,向农户宣传豇豆经常检出问题的农药清单,包括9种禁用农药和8种常规农药超标判定范围。定期到田间地头开展巡检,按要求把种植主体相关信息上传到八桂农户app,实现生产者和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并在豇豆成熟季开展日常抽样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则责令其整改,如不整改,则按照程序上报给上级农业执法和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理。截至目前,辖区商品豇豆种植户8户,建立档案8户,巡检32次,抽样检测16次,合格率100%。
减少豇豆农药使用和残留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还需要广大种植户树立牢固的绿色防控理念。今后,花篢镇将继续强化豇豆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宣传引导,常态化监管农药使用,为豇豆种植户保驾护航,提升豇豆的生产品质和安全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动这一产业向着绿色、健康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