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2024年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4-04-21 01:41:39

  番茄潜叶蛾主要危害番茄,也可危害茄子、马铃薯、人参果、烟草等作物等,我省零星地区初见发生。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24年预计总体中等发生,保护地重于露地、秋茬重于春茬,花期至果实成熟期是发生危害高峰期。为做好番茄潜叶蛾防控,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严防番茄潜叶蛾在我省扩散为害,保障番茄等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番茄种植区防治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二、防控策略

  按照密切监测、源头控制、绿色防控的防治策略,严格番茄种苗调运,加强性诱监测,一旦发现为害立刻采取措施扑杀。优先使用防虫网阻隔、天敌释放、生物农药喷施等技术进行防治,适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降低暴发成灾风险。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

  1. 监测作物。

  以番茄为重点,兼顾周边茄子、马铃薯、人参果、烟草、枸杞等茄科作物。杂草龙葵作为番茄潜叶蛾为害的重要指示植物重点监测。

  2. 监测时间。

  番茄育苗基地,从播种开始至育苗期结束为止;移栽田,从番茄定植开始至拉秧后结束。

  3. 监测方法。

  露地番茄:每块田布设3个三角形或翅形粘胶式性诱捕器。苗期,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布设,间距约50米,与田边距离大于5米。成株期,诱捕器放置于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距离约1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约50米。

  保护地番茄:每个棚布设两个诱捕器,在棚室出入口和中后部各一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约1米。诱捕器距地面10—20厘米,每3天记录1次诱蛾量,及时更换粘虫板,每30天更换1次性诱芯,或根据使用说明及时更换性诱芯。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智能虫情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二)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或与进行水旱轮作。

  (2)选用清洁无虫苗。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和调运番茄苗;在育苗棚室或防虫网内集中育苗。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茄科作物及杂草残体,消灭桥梁寄主;整枝打叉、疏花疏果的残枝落叶等随手装袋集中销毁;拉秧前先喷药再清除残株,并添加堆肥发酵菌剂就地覆膜堆闷。

  (4)高温闷棚。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闷棚,减少虫口基数。

  2. 物理防治。

  (1)防虫网阻隔。育苗棚室以及生产棚室的入口处安装60目防虫网双层门帘,通风口安装防虫网,有效阻隔番茄潜叶蛾成虫进入棚室。

  (2)灯光诱杀。成虫发生期,在连片种植田设置杀虫灯,露地每5—10亩设置1盏,保护地每棚室设置1盏,光源高出地面0.5—1米。

  3. 交配干扰或性诱捕杀。

  (1)迷向交配干扰。番茄苗定植前,在田间连片使用放置迷向丝或迷向管(每亩60根),或智能喷射型交配干扰释放器(每3—5亩1套),采用外密内疏放置,设置高度距离地面10—20厘米。

  (2)性诱捕杀。在连片种植田设置性诱捕器诱杀成虫。露地番茄采用三角形或翅形粘胶式诱捕器,每亩放置8—10 个,诱捕器底部距离地面10—20 厘米;保护地番茄还可采用蓝色粘板、蓝色或红色水盆式(或桶形)诱捕器,直接放在地面上。

  4. 生物防治。

  (1)利用自然天敌。在田边地头或沟渠旁种植金盏菊、芝麻、荞麦、苦荞麦等蜜源植物涵养天敌;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提倡点片用药和精准用药。

  (2)释放天敌昆虫。田间监测到成虫即可释放螟黄赤眼蜂、短管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或小花蝽、烟盲蝽等捕食性天敌。

  5. 科学用药。

  应在田间监测成虫数量突然增加(较前一日增加3—5倍)的5—8 天后,或初见幼虫潜道时喷药防治幼虫和卵。建议在非雨天下午日落后喷药,每7—10天施药1次,要喷匀、喷透,尤其是中上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可选用的农药包括苏云金杆菌G033A、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此外,各地在开展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亦可选用在番茄上登记且防效好的农药,如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鱼藤酮等。注意轮换用药,并严格执行药剂使用安全间隔期。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zzy/202404/t20240416_9247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实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