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传统节日。清明处于暮春之时,此时绿意盎然,天清气朗,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因此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期间,人们尤为重视祭祖扫墓。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唐朝之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延续至今的节俗传统。清明节期很长,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月,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时节,除传统的扫墓祭祖外,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快跟随农业君的脚步,一起“涨知识”吧。
插柳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稿”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神农即炎帝,为农业之神。在这一天,人们会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家庭平安、吉祥。柳枝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被赋予了驱邪避灾的意义,因此插柳也成了人们祈求家宅安宁的一种方式。
(来源:新华社发 商海春/作)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备受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风筝,又称“纸鸢”或“鸢儿”,在古代,家中若有亲人生病,人们会将病况写或画在风筝上,随后将其放飞至高空后剪断风筝线,寓意疾病灾难随之飞走。后来,放风筝逐渐演变成广受欢迎的郊游娱乐活动。
小朋友在油菜花田中放风筝
(来源:新华社发 记者磨桂宾/摄)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倒入纯糯米粉中拌匀揉和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不同的地区馅心有所不同;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
小朋友展示制作的青团。
(来源:新华社发 记者侯继庆/摄)
采食螺蛳
清明时节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被称作“挑青”。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人们到田间采食螺蛳。
(来源:新华社发 记者黎寒池/摄)
耕读传家
清明节还有“耕读传家”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耕读并重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在清明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举行耕读比赛或耕读展览,让年轻人了解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传承家族文化。
孩子们在古厝里描绘乡村风光。
(来源:新华网 记者蒋巧玲/摄)
清明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清明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充沛,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田间农事
清明气温回升加快,正好是棉花、玉米等作物播种的大好季节,因此,抢晴播种棉花、玉米对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大有益处。尽管农时已到,但农人们下种时一定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温度,选择适当的时机播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浇水等,以保证作物健康生长。
村民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蔬菜基地劳作(无人机照片)
果树农事
清明时节,各地果树开始开花授粉,农人们要注意做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果树的座果率。果树的花期管理关系到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春季虽暖和滋润,利于果树成长,但也有很多病虫害肆虐,做好施肥防害工作十分必要。
村民在灌阳县水车镇官庄村水车桃园劳作
(来源:新华社 记者陆波岸/摄)
蔬菜农事
清明之后,气候逐渐转暖,这为各类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白菜、萝卜、菠菜、芹菜等蔬菜此时播种正当时,对于番茄、黄瓜、大白菜等作物,浇水后覆盖地膜能有效促进缓苗,提高成活率。此外,定植前7-10天要注意进行低温炼苗,以适应露地的生长。
村民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蔬菜基地劳作(无人机照片)
清明时节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节气。我们缅怀先人、表达敬意的同时,更要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努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美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