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柴桑区:这里的春耕活动热闹非凡

作者:佚名   来源:九江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4-04-12 06:43:40

  

  春雷响,万物长,春分已至,犁耕农忙。伴随着非遗传承人、秧号大王刘道旺的一曲《开秧门》,新塘乡举办的“火红秧号迎开耕 非遗文化焕新生”文艺汇演正式开始。

  

      

  九江秧号是柴桑区的传统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盛行于我区西部的新塘、涌泉一带,是唱于春插季节的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号子。它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号子,而是一种为了振奋精神、活跃劳动气氛的歌唱,在清代就盛行此风,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开秧门》就是其代表曲目,在春耕时唱响此曲,表达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农业丰收的美好期盼。

  演出现场充满祥和、欢快的气氛。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表演引来周围观众的阵阵喝彩。观众中就有新塘乡赤山风正产业园的负责人、育秧大户李明,如果说秧号是人们对丰收的美好期盼,那么新塘乡赤山风正产业园的育秧生产线就是实现这美好期盼的重要载体。

  

  

  

为了解决人工育秧效率低、产量低的问题,产业园的育秧生产线采用机械化模式集中育秧,依托现有的乡村振兴温室大棚帮扶项目,通过浸种、拌料、烘干、摆盘、暗化等工序,一天内至少能培育出10000多盘秧苗,可供将近500亩的农田用秧,效率十分惊人。并且在装盘之前,工作人员就将肥料拌入剔除杂质的土壤中,再加上均匀播种,秧苗出苗整齐,长势也喜人。对比传统育秧,理论上至少每亩增产200斤到300斤。据悉,截至目前,新塘乡赤山风正产业园共接到预订早稻4000多亩,同比翻了一番。

  新时代的农耕文化在继承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强调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传统的农耕文化虽然逐渐式微,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原文链接:http://nyncj.jiujiang.gov.cn/zwzx/gzdt/xqdt/202404/t20240407_6484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