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一块玉米田里的两大增产提质“法宝”

作者:佚名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3-07-13 01:52:22

  □记者刘晓阳

  种田“老把式”遇上新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在郸城县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淀粉玉米全链条产业化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课题研讨会,吸引了近百名农户参加,当地种粮大户张军在现场听得尤为认真。

  “科学种田,准没错!”听完专家们的业务研讨,张军更加自信了。

  过去十多年,对于如何种玉米,张军仅靠自己摸索。今年,为了提高单产,以秋补夏,他和省农业科学院、郸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拿出2000亩地开展玉米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会后,张军带着记者来到了自家玉米地。这是位于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的一块田。放眼望去,一条条黑色滴灌带有规律地排列在苗间,尤为显眼。

  “这是密植滴灌技术。”旁边的郸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红梅介绍,提高玉米单产,首先要把种植密度提上来,同时水肥管理更得跟上,因此采用玉米带状种植模式,并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

  仔细观察,田间的玉米苗被分为好多组,每组内的行间距各不相等,有80厘米、60厘米、40厘米三种尺寸。其中,80厘米方便通风透光,60厘米用来铺设滴灌带,40厘米则用于合理密植。这样一来,光温水肥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亩穗数大大增加。

  “种了这么多年地,我还是头一次在一亩地种了5800株玉米。”张军不禁感慨道。

  玉米生长关键期最怕“卡脖子旱”。每到灌浆期,碰上高温干旱,浇地干活的人不好找,更何况玉米需水需肥量大,人工追肥成本很高,铺设滴灌带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亩地约150块钱,远低于人工浇水施肥成本。”王红梅说,水肥一体化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高肥效利用率。

  王红梅提醒,再过两周左右,等到玉米苗长到七八片叶时,一定要及时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控制玉米旺长,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良法需要良种支撑,这是增产提质的另一“法宝”。“俺选种了秋乐368和郑单6122两个品种。”张军说,它们不仅适合密植,还是高淀粉玉米品种。

  所谓高淀粉玉米,就是淀粉含量超过75%的玉米,而普通玉米的淀粉含量一般在70%以下。别看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差距,对于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加工企业来说,淀粉含量越高,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产品质量也越好。

  “有了高淀粉品种,不愁卖不出去,价格还比市场价高。”张军说。

  高淀粉玉米串起全产业链,受益的不仅是种粮大户,还有当地企业。采访中,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板块负责人程洪伟说:“目前,我们企业有5万亩玉米原料种植基地,发力高淀粉玉米,确保获得高品质玉米原料,赋能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带动玉米深加工,促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我们项目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产业链创新,与种粮大户、深加工企业相结合,通过品种选用、配套栽培技术和收储加工品质提升技术,开展高淀粉玉米品种的全链条产能提升示范,通过科学种田,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任务负责人、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乔江方表示。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nysc/5820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