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莆田市坚持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起看看这些乡村
都有哪些做法~
田利村
地处大山深处的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红色旅游为抓手、绿色产业为主导,打好“红加绿”组合拳,为加快山区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增添动能,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田利村以红色景点为核心,积极盘活红色资源,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发动群众修缮了中共闽中特委机关遗址和罗木坑交通站旧址。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田利村革命老区精神馆,该馆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出各类革命历史文物及图片、资料等,一幅幅生动的旧影,一件件珍藏的农耕农具……都是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者”。同时,田利村开辟了3公里的“红军路”,沿途设置革命标语牌,推出重温革命史、重走革命路、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餐等系列红色旅游体验项目。
田利村利用优质的猕猴桃天然生长环境,经与省农科院的博士专家进行技术合作,通过流转28.3亩县级开发土地投入30万元发展种植猕猴桃产业,种植四类品种猕猴桃共计1700株。今年,猕猴桃种植基地第一次投产,实现了亩产3000斤,每亩收益达6000元,同时也可为在家群众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悉,田利村与市农业农村局达成合作,引进羊肚菌种植,由市农科所科技特派员进行指导。经过几个月的生长,田利村种植的羊肚菌已经出菇,预计每亩产量可达4万公斤以上、产值可超600余万元。不仅如此,羊肚菌采摘结束后,种植户再翻土种上蔬菜、水稻等,又是一笔收入,给田利村带来了新“钱景”。
为开拓产业,塑造发展引擎,田利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实行统一创立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收购销售,改变村民原先“散种、散卖”各自为政、不成规模、没有效益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天和胜合作社,目前田利村注册的“田园田利”品牌产品已从单一的生态大米,发展到包括山茶油、地瓜粉、土鸡蛋、笋干、香菇、蜂蜜等在内的系列产品。游客“引进来”,农产品“走出去”,这一进一出中,田利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此外,田利村还通过发展光伏发电,以年固定收益的方式入股生猪养殖基地、金线莲基地以及市县国企平台等方式,保障村集体稳定增收,实现村集体与百姓致富“双丰收”。
东甲村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以党建为统领,按照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依托木兰溪入海口的独特地理位置,通过滨海生态修复,挖潜生态、历史及民俗价值,重点打造红树林湿地、东甲晨光、海鲜美食、民俗文化四大特色,营造木兰溪入海口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民俗浓郁的滨海文化旅游特色村。
东甲村立足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推动渔业绿色发展。据介绍,村党支部带领网格党小组、党员先锋岗修复、守护木兰溪入海口生态湿地,涵养了丰富的鸟类资源、鱼类资源及水生植物,野生跳跳鱼、海蜈蚣、青蟹等明显增多,为渔民增产增收,开启增收致富新路径。
在发展现代渔业的同时,东甲村着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向纵深发展。村党支部联系引进荔城区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荔城区华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荔城区加通蔬菜农场等,承包东甲村土地33.33公顷,种植水稻和蔬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东甲村结合文化遗产,建设标志性景观,发展滨海旅游。镇海堤以抵御海潮,围垦埭田,造福于民存世,是兴化大地上的“海岸长城”,以全长3.4公里的石脊扼住太平洋之风吼、东海之潮涌、兴化湾之波兴、三江口之海浪,日夜捍卫着南洋平原76个村庄30万人与22.5万亩耕地,可谓历经沧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以此为基础打造木兰溪下游“蓝色港湾”,配套绿化、生态式的口袋公园、海鲜餐饮,游客游览“东甲晨光”、镇海堤等滨海美景之余,还可以品尝新鲜美味的“小杂海”。
溪南村
城厢区常太镇溪南村地处木兰溪流域莒溪河畔,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北通仙游九鲤湖、南连城厢九龙谷,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溪南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大步迈进良好局面。
常太镇溪南村地处莒溪片区中心地段,是莒溪片区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的重要建设区域。通过党组织引领规划,溪南村积极承接仙游九鲤湖祈梦文化,利用九龙谷景区的溢出效应,由支部带头,充分发挥古厝、民俗特色文化,以打造“龙鳞”“凤羽”田间艺术、改造提升移民“集体厝”为主线,建立八卦王古厝、莆田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两大板块,深入探索“支部+示范区”建设新模式。
溪南村地处“中国枇杷第一乡”,与省农科院进行合作,以本地特色枇杷产业为核心,打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5G智慧果园。党员带动果农,以党建赋能驱动,组织村民成立“五棵松”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120亩,帮助果农嫁接果树4800余棵。依托智慧果园带来的物联网培育系统和“果树代养”新型互联网水果消费模式,致富“金果”走出了大山,持续推进枇杷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莒溪片区借力库区移民示范区优势,围绕“有的看、留得住、带的走、想再来”的发展思路,谋划并落地建设智慧观光果园、民俗体验一条街、图图生态研学基地等10多个项目,打造莒溪生态旅游、生态研学示范区。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库区移民文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主打出“栖梦小镇”这张文化牌,通过“文化+”的模式,实施民宿、共享农场、文创基地等一系列提升工程,不断延伸莆仙文化+库区乡愁+移民精神+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健康养生等内容,延长文旅产业链条,让移民群众劳动力回归,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实现移民的幸福梦。
澳东村
坐落在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的澳东村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闽中第一批农村党支部、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的诞生,红色资源丰富,现有中国工农红军207团陈列馆、下茹山储粮库旧址、澳柄宫、澳柄桥等红色革命旧址,澳柄宫、澳柄桥为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4月,澳东村光荣入选“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利用已有的深厚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品牌。澳东村和旅游公司合作打造了“重走红军路研学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具有实用性的体验路线,寓教于游。引导广大游客进一步学党史、知党情、感恩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建设红军207团陈列馆,村干部们深入到村民家中抢救性保护革命文物,记录革命文物所承载的红色故事。
除了拥有红色资源外,澳柄桥、驿栈、驿道等古色资源同样突出。2017年起,澳柄村对部分古驿道进行修复,搭建了文化长廊,对驿道进行修旧如旧,为古色添新貌,让澳东景色更迷人。
“绿色”和“古色”是澳东村的代名词。澳东村正在和村民洽谈发展生态旅游,并邀请莆田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共同规划澳东村旅游发展方案,打造集红色、绿色、古色为一体的旅游康养胜地。
革命老区是红色事业的时代符号,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澳东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红军207团旧址的红色资源优势,在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使得原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了游客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也让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区村蜕变成了国家级的红色美丽乡村。
附件下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