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麦子的身影多次出现。去年,河南夏收小麦总产达760.56亿斤,稳居全国首位;今年,河南夏收已近尾声,又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的背后,良种是关键密码。从改革开放至今,河南小麦育种事业亦如遍地金黄的麦穗,在孕育中迭代,在迭代中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引领下,河南小麦领域科技工作者正在迎接新的时代命题。连日来,记者循着麦香多方走访,听数名资深农业专家,讲述河南小麦育种的“前世今生”。
风吹麦浪,是河南人写在大地上的史诗
《一句顶一万句》中写道:老孙捅开火炉,洗洗手,做了两碗羊肉烩面。杨百顺一海碗烩面吃下去,吃得满头大汗。几十年后,杨百顺还记着这碗烩面。
《新兵连》中写道:到新兵连第一顿饭,吃羊排骨。这一连兵全是从河南延津拉来的,农村人,肚里不存啥油水。十六、八岁的孩子,在家里还是睡打麦场的年龄。
这两部小说的作者,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1978年,刘震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此后,他的家乡新乡市延津县作为一个地名,屡屡出现在各种小说中。
现实中的延津与小麦有着别样缘分。在中国小麦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经历了几千年黄河农耕文明的影响,延津留下不少运粮、屯粮遗址。如今,延津小麦在小麦经济发展上创造出多项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麦”。
除了新乡,周口、南阳、商丘、驻马店、焦作……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小麦重镇,撑起了河南小麦稳产的基本盘;兼有南北之长的气候风貌,是小麦在中原大地上茁壮生长的底气和依仗。
风吹麦浪,是河南人写在中原大地上的史诗。
一年书一次,周而复始。
百花齐放,回望小麦育种峥嵘岁月
与刘震云同一年参加高考的,还有1958年出生的茹振钢。
“以前只知道粮食重要,能让家里人、村里人、所有人都吃上白馒头、白面条,那是多幸福的事情啊。”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茹振钢回忆起求学初期的情形,感慨良多。考上大学后,他开始跟着老师搞小麦科研,从兴趣到责任,从此走上了小麦育种之路。
小小一粒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事关百姓生活品质提升。
上世纪70年代,小麦育种专家郑天存在周口搞起小麦育种,开启属于他的“周麦时代”。其中,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创制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种质“周8425B”。此后,多省份百余家育种单位以“周8425B”作骨干亲本进行小麦培育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以来,育成审定小麦品种十多个。其中,“郑麦9023”解决了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广泛适应性问题;“郑麦7698”带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
“郑麦”系列,能者辈出。
“在优质的前提下实现高产,在高产的基础上实现优质。”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告诉记者,他带领的团队于1985年创建,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其中,“郑麦379”为高产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品种,年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已连续四年成为河南省种植面积第一的优质品种。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茹振钢在小麦品种创新方面也交出了硕果满满的“成绩单”: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等10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截止到2021年,该品种累计种植面积3亿多亩。
除了“郑麦”“百农”系列,河南优质小麦品种还有周口市研发的“周麦”系列、新乡市研发的“新麦”系列、河南农业大学研发的“豫农”系列以及“洛麦”系列、“漯麦”系列、“开麦”系列等。
“C位出道”,乘风破浪的小麦家族
一个优良的小麦品种被选育出来,能够拥有自己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日,站在荥阳市一处区域试验田内,麦浪翻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王晨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麦品种被选育出来的全过程。
“进入区试(注:区域试验)之前,先要经过品种比较试验,类似综艺节目中的海选,大约需要2年时间。”王晨阳介绍,“通过海选后,可进入区域试验阶段,一般经过2个试验年度;之后再经过1年的生产试验,就可以进入品种审定阶段”。对小麦不断选择的“导师团”,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能否进入下一试验阶段,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比如看产量、看抗病性、看抗倒伏能力、看品质等。完成所有试验程序,通过审查、公示、定名,一个小麦品种才算真正拥有“身份证”,可“C位出道”了。
“我省小麦、玉米、花生育种水平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统计,全国小麦推广面积前10位品种河南占4个。”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河南农业大学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殷贵鸿介绍,“十三五”以来,截至去年年底,河南省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721个,其中小麦品种324个;国家审定品种中河南选育单位选育品种共580个,其中小麦品种152个。
国人粮仓,麦浪香里说丰年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是丰收的关键密码。
今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明确:“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中,河南责任重大。
去年,河南夏收小麦总产达760.56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3%,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今年,我省夏收已近尾声。在去年麦播开局困难的情况下,各地频频传来丰收的捷报。河南小麦,又迎一个丰收年。
“河南小麦平均亩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800多斤,2021年平均产量更是达到了近900斤,平均亩产提高幅度10倍,其中饱含着几代育种人的努力和汗水。”雷振生表示,增产要素有生产条件改善、生产资料投入、栽培技术提高等多方面原因,但良种起到的增产作用达到45%以上。
记者从河南省统计局获悉,改革开放后,河南小麦产量稳定增长。其中,1978年总产868.18万吨,1981年首次迈上1000万吨大关,为1083.5万吨;1996年首次迈上2000万吨大关,为2026.76万吨;2008年首次迈上3000万吨大关,3036.20万吨。到了2020年,河南小麦总产已达到3753.13万吨。
河南目前主要种植的小麦有哪些品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大致经历了9次更新换代,每一次的更新换代意味着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正在进入第10次的品种更替。”王晨阳介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