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山水田园细梳妆 壮美乡村入画来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5-01-06 23:13:23

  乡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桂林农村地区,壮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空中俯瞰,青山、稻田、村落、公路,在艳阳下阡陌纵横、交相辉映,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位于桂江河畔的平乐县平乐镇羊咀村,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有丰富的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被称作“长乐岛”和“桃花岛”。过去,这里因规划缺失,致使发展方向不明、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村庄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该村通过编制村庄规划,紧盯生态保护,立足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每年都能吸引上万名外地游客前来赏桃花美景、观民族文化、品地方美食,世外桃源般的农家生活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是桂林市实施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为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桂林市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及管理,有效助力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目前桂林市已编制完成行政村村庄规划600多个,约占当前应编村庄数量的50%。

  挖潜提质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9月,《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规划提出,传承“山水田园居”一体的村庄整体格局,突出“一村一景一文化一特色”传统村落韵味,强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善村庄技术标准体系,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建设模式。这为新阶段村庄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市按照“先规划再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遵循全域谋划、整体推进的“一盘棋”思想,通过做优做实村庄规划,将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从市域整体空间、城乡统筹布局等不同角度为乡村振兴“描眉画目”,我市先后印发《桂林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桂林市郊区村庄规划与农房管控实施办法》《桂林市关于完善提升村庄规划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全市村庄规划工作提供翔实具体的工作指导。

  2024年以来,对标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桂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人文景观,统筹考虑能展现桂林独特自然景观和山水人文的特色,我市将涉及梯田、漓江风光、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等自然风光的村庄,已列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或具有丰富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的村庄,生态价值较为突出的村庄,旅游产业基础好的村庄,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漓江沿岸美丽乡村带建设及水美乡村建设涉及的村庄,以及基层组织力量强、村民参与意愿高、技术单位支撑足等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庄,都作为重点编制对象。

  通过摸底调查,阳朔县高田镇龙村、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等29个村庄列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重点区域示范性村庄规划意向名单中。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桂林市分级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工作。2024年6月,阳朔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入选广西首批自然资源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推进县(自治县);2024年12月,桂林阳朔县高田镇龙村、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等6个村庄规划案例入选2024年广西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名单。

  以入选广西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名单的阳朔县高田镇龙村为例,2023年以前的龙村,是一个从未开发过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村庄规划通过空间置换进行指标腾挪,为旅游基础设施用地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实现了“腾笼换鸟”。同时,通过挖掘“河”“山”“路”的潜力,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里打造了全国闻名的攀岩基地,形成了游客赏花休闲网红打卡点,龙村实现了从老旧村庄到美丽乡村的蝶变,一跃成为桂林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示范村。

  活用政策 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政策,在破解用地配置不合理、建设用地规模小且分布零散、发展用地不确定等瓶颈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编制村庄规划,准确摸清村域范围内土地状况,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村庄地块,落实相关红线底线约束和管控要求,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生态保护空间、村庄建设空间,破解用地配置不合理瓶颈,为农地入市流转提供依据。2023年11月27日,临桂宛田长滩村成为桂林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的村庄,目前已入市土地累计带动产业投资规模428.37万元,为全市合理配置和流转土地提供了案例。

  实施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盘活、释放内部空间和存量用地,有效整合村庄建设用地,破解用地规模小的瓶颈,促进乡村振兴项目整体实施。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通过整合宅基地复垦潜力,形成规模化的建设用地用于提档升级村庄基础公用公共服务设施,为五人制足球场、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该村以麻竹发展为主线,推动“三产”深度融合,2019年荣获“自治区三星级麻竹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称号。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我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阶段实行“增加空间与腾退空间”相挂钩机制,允许使用已报备入库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或土地复垦指标解决村庄建设用地需求。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为破解村庄建设用地分布零散的瓶颈,腾挪空间,整合村庄建设用地规模14公顷,有效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在规划中预留不超过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量的5%作为机动指标,以点位示意、项目清单或用途留白等方式纳入村庄管控,用于安排暂时难以明确具体用地范围、用地规模或用地性质的项目,破解用地不确定性瓶颈。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在村庄规划中预留产业发展弹性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载体,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整体解决区域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村庄发展建设用地紧缺、产业发展短板等突出问题。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结合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对栗木村、高岭村等8个村进行连片编制村庄规划,通过整合村庄布局,增加耕地253.58公顷,腾退建设用地2.98公顷,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通过村庄规划的引导和用地要素的保障,桂林已有多个村庄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发展格局。

  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依托葡萄产业,规划建设民俗风情体验区、生态风光体验区、幸福葡萄园区,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南一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大力挖掘农耕文化、梯田文化、红瑶文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2022年该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雁山区窑头村立足油菜花海旅游特色,精心策划“油菜花节”,打造生态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入选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的村。

  技术帮扶 推动村庄规划提质增效

  村庄规划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工作,需要多路专家“会诊”,才能编出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

  2020年,我市深入开展“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从市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高校集结规划、土地、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76名,组成技术服务联盟,每名乡村规划师对应1至3个乡镇,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目前已有89个乡镇实现“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覆盖率达66.4%。

  乡村规划师多为本地人,能立足本地乡情,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帮助镇村两委和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并充分尊重和听取村民意见,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乡村规划师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乡村造梦师”。

  此外,市自然资源局还联合乡村规划技术联盟的专家坚持每年举办1至2期全市村庄规划专题培训会,提高村庄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同时,注重政策传导,讲好桂林村庄规划故事,编制发放《乡村振兴之自然资源政策指引》2万余册,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自然资源政策的知晓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度。

  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车田村石山底屯是桂林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试点的成功案例。编制技术人员先后深入村屯摸底调查,与村民同吃住,与村民一起研究村庄发展蓝图。村民则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调研APP(村庄规划版)远程提出意见,有效解决村民外出打工参与难、有意见“无处提”的难题,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规划成果在村民大会上全票通过。低成本实用性村庄规划投入人力和时间等成本减少65%。同时,规划中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元素,契合村民所依、所求、所盼。

  如今这个具有桂北风情的村屯,有小桥流水、客舍竹篱,建筑和山林融为一体,既增加了颜值,又留住了乡愁,该屯着力打造的153.33公顷“云里茶香”田园综合体,促进了茶旅产业发展,受益人口3050人。

  村庄规划承载着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小道干净幽美,农家院落舒适雅致,富民产业风生水起,张张笑脸幸福洋溢……这些村庄规划的终极目标,正在桂林大地上慢慢变为现实。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94769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大学生村官时报网 dxscgs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2

联系电话:010-57744786,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室
联系QQ:473360892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